26 QS排名新增“国际学生多样性”指标:英美学校笑出声,港新被迫偷偷哭

2025-02-06

世界大学排名评分指标的每一次大改都会给排名位次带来较大变化。作为留学生择校重要参考的QS世界大学排名,近期宣布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又要改指标,即将新增一个指标 —— 国际学生多样性(International Student Diversity)。

一、QS世界大学排名新增指标——国际学生多样性

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即将新增一个指标——国际学生多样性(International Student Diversity)。

1、什么是国际学生多样性?

“国际学生多样性(ISD)”指标关注的是国际学生与整体学生的比例以及这些学生的国籍多样性。

也就是说,排名不仅关注一所大学接纳留学生的数量,还要关注大学在吸引不同国家和背景的学生来这里读书的实力。比如英国G5高校分别汇集了来自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多样性”这个维度就占据很大优势。


2新增后QS排名评分指标占比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此次QS官宣的新指标目前仍然是一个非加权指标。

*非加权指标在 2026 排名中不计入最终得分,即 QS 会对该指标进行调研并公布数据,但不影响最终的世界排名。

学术声誉:30%;单位教员论文引用数:20%;雇主声誉:15%;就业成果:5%;国际教师比例:5%;国际研究网络:5%;国际学生比例:5%;国际学生多样性:0%;师生比例:10%;可持续性:5%。


虽然“国际学生多样性”是非加权指标,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不会影响大学排名结果。这次变动说明QS官方对留学生群体多样性更为关注,对大学的考量也会更谨慎严苛。

二、QS指标变动对世界大学排名有什么影响?

每个指标的变动都会导致不少学校名次的动荡。例如——

2023年,U.S.News调整了近20%的指标权重,导致不少私立大学名次骤降,甚至从前30掉到50左右,而公立大学名次则纷纷上调。

同年,QS新增了“可持续性”新指标,帝国理工学院随后新增学院与专业,把这个指标的得分将近打满,比牛剑高了10多分。于是在2025最新榜单中,IC的总排名中直接超越牛剑,成为英国榜首。

此次指标的变动也可能会对英国、澳洲、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大学排名产生一定的影响。


1、英国美国大学:排名可能上涨

新增指标对英国大学而言似乎是一个显著优势。主要是从全球教育市场来看,英国大学本身相对更侧重国际学生多样性。

2023年,英国国际高等教育委员会IHEC就呼吁,“大学国际化”应成为英国下一个高等教育战略的核心部分。为了能吸引更多国际生,英国拓展招生市场,借助“伊拉斯谟项目”等促进作用,吸引大量欧洲学生。

25QS的国际学生比率指标排名中,前50名英国院校上榜数量最多,共有16所,且满足100分的院校有8所,包括大家熟悉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城市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格林威治大学、东伦敦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赫特福德大学。

以伦敦大学学院为例,其拥有50%的国际生,来自150+国籍的学生。


美国也是同理,根据最新的《2024 美国门户开放报告》,在 2023-2024 学年,美国高校中共有 277,398 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占国际学生总数的 24.6%。

即使是中国学生占比最多的美国学校,也仅达到了17%......和港校的 80%+ 相比,确实算是非常低的数据了。

中国人数最多的美国高校TOP5

排名

学校名称

中国学生人数

中国学生/国际学生占比

US NEWS全美大学排名

1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6292

13.1%

35

2

纽约大学

5632

11.0%

35

3

南加州大学

5480

12.0%

28

4

哥伦比亚大学

5228

17.2%

12

5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5227

14.6%

28

*数据来源:美国著名杂志《Foreign Policy》统计学生F-1签证数量后发布的榜单

并且美国大部分学校本身就会严格控制国际生生源和占比——这一点和 QS 的新增指标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2港新排名可能受到影响

新加坡院校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的国际学生比例普遍超过20%,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港校国际学生比例接近30%。虽然近年来也在积极吸引来自欧美和非洲的学生,但受到地缘限制的制约,国际生整体比例仍然较低。

港新尤其是港校主要以大陆学生居多,如果之后国际学生多样性这项指标转为加权指标,那么港新的排名势必会受到影响。以香港大学公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学生占比已经达到了 86.6%,如果只看港大授课式研究生,中国内地学生更是高达 92.2%。


港科官网的数据也显示,在非本地学生中,中国大陆学生数量最多,占比达到了81%以上。


除非港校后续调整招生策略,否则在这项的评分上会不太理想。

虽然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并没有公布各地区具体国际学生的数据,但根据我们申请的情况以及在读的同学反馈,中国学生占比应该也不低。

就读体验

此外,从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的就读体验来看,国际学生多样性也有一定体现。

NUS- MSc Marketing Analytics and Insights

我们整个项目的学生在100 人左右,大约 80% 是中国学生。其中海本的同学最多,其次是陆本同学,院校背景大多很不错,基本上是 985 和 211 的学生,还有很多北大复旦的同学。   

NUS- MSc Business Analytics

Full-time 大约有 100 多人,中国人和新加坡人占比非常大。

NUS- MSc Financial Economics

我是从去年秋天开始上课,明年6 月份毕业。我们一届有 97 人,其中 78% 是中国人,其他同学主要来自新加坡与印度。   

NTU- MSc Marketing Science

我们整个项目只有40 个人,其中 30 个人为中国人,剩下的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人(比如波兰、西班牙、摩洛哥、印度、秘鲁、菲律宾)。

此外,这一指标也对国内顶尖985 大学并不利好——国内生源最多组成部分仍然是中国(大陆)的同学。不过,国内顶尖985大学本身并不太依赖QS排名进行招生,排名高一些或是低一些,清北复交浙.......等顶尖 985 大学:倒也不是很在乎。


三、QS指标变动对国际生有什么影响?

QS此次引入“多样性”这一新指标,对国际生而言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方面,排名机构官方对留学群体的关注度提升,将促使大学吸纳留学生态度变得更加开放与包容,努力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入学以提升在新指标上的表现。对于意向留学的国际学生来说,无疑有机会获得更多来自大学的offer。

但另一方面,为实现国际学生来源的多元化,部分大学开始对不同国家留学生的比例进行把控。有的国家学生可能会幸运地获得更多入学名额,而另一些则可能遭遇限制,具体情况因校而异,取决于各大学自身的战略规划与招生需求。例如,部分院校会给国际生提前设置申请截止日期来控制学生比例,或设置认可的大学名单,对申请人院校背景和分数的要求可能会比之前更加严格。

院校排名的变化不仅影响学生升学的择校参考,还会影响大家后续归国后的就业情况,如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会严格设置QS100的标准线,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未来就业情况选择院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