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排名蹭蹭掉,新专业学费涨到50w?港科,你怎么敢的?”
这两年港科在各大排名中都不占好,先是QS排名屡屡下滑,后是在软科、U.S.News、QS亚洲大学排名中被港理工、港城轮番碾压......
一、今年港科排名战绩
屡次成为港五的港科,这两年算是过上了排名比不过港中文,热度比不上港理工的尴尬处境。而在7月份的时候,港科官宣了一个“人工智能”新专业,算是在25fall开幕时憋出了个大招。然而,还没振奋,港科就飘了?
1月1日,港科“人工智能”专业的申请即将截止,但还未来得及申请或尚未收到offer的同学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港科最近又推出了一个新的“人工智能与创业”专业。这本应该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但定睛一看:学费50w港币?抢钱呢!
专业名称里多带了“创业”二字,学费就比人工智能多出14w,高达整整50w港币!众所周知,港校的商科硕士学费昂贵,但如今工科的项目,特别是这个新专业,其学费竟然超过了商科金融,一跃成为仅次于MBA项目的“第二贵”专业......不少同学直呼“读不起”的同时,也发问港科:究竟是贵有贵的道理,还是打着“人工智能”的幌子开新专业割韭菜?
二、50W,但贵有贵的道理
别说,50w的学费,还真是贵有贵的道理。
与之前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是一年制不同,新开设的“人工智能与创业”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新专业的学制是两年,核心课程与选修课在港科完成,第二年的毕业实习则在上海完成。
虽然学费高达50万港币,但因为是两年制,平均下来每年学费为25万港币,并且还附带了一年的实习经历,这确实算得上是一个相对良心的设置。对比港新扎堆的“人工智能”专业,铸藤也总结出了港科新专业的三点优势:
1、专业实力强劲
整体来说,虽然港三都有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但港科的人工智能在全球是叫得上号的。在2024年QS学科排名中,港科大的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位列全球第十,远远高出港大排名十几名,成为香港地区唯一挺进世界前十的大学。
再从项目资源来说,港科工学院的特点就是注重和工业界的合作。不仅校内有很多著名企业合作的实验室,比如微信港科大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港科大-迅雷区块链联合实验室等等,而且课程也是工业应用导向,甚至很多团队、项目作业考察的都是工业领域的应用和实战。众多大牛教授在项目当中,甚至不少就是行业内大企业的CIO。
专业实力强劲、学校底蕴丰厚,又是热门专业,从名字和课程设置来看,都是含金量十足的硬核专业。
2、两年制避开一年制“弊病”
如果要说港硕留学真有什么缺点,那可能就是“一年制”硕士的风评。
前几天,比亚迪被曝招聘可能不考虑港硕了,相信大家都有所关注。据网传消息,今年比亚迪的招聘要求已经变成了:“一年制硕士不建议。”
一方面,香港留学凭借着距离近、花销低、安全的优势被一大批985、211同学卷爆,另外一方面,“一年制硕士”饱受争议,先是选调收窄留学生范围,后是比亚迪不要一年硕。
很多人认为港硕只学一年,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一年时间既要兼顾学业,又要兼顾实习和求职,就会导致学到的东西“大打折扣”,同学们的压力也会比较大。
在普遍对一年制硕士存在歧视的情况下,港科新专业的两年制设置能够很好地规避这一弊端,从而有效减轻同学们的求职压力。第一年和正常港硕一样,在港科求学(还是晚上或周末上课),而第二年的话则是在上海实习。
也就是说,原本需要在一年内同时完成的学业、实习和求职任务,现在可以分阶段、有序地进行。同学们可以更加专注于学习,而第二年则可以在上海的名企进行实习,虽然这意味着要多花费14万港币,但实习经历无疑将为未来的求职增添一份有力的背书。
3、就业竞争力超港大
第三点,就是港科就这个“title”的就业竞争力很强。
别看这两年港科QS排名接二连三掉,软科、亚洲大学排名等等等都被沦为港城港理工的垫脚石,但排名毕竟只是衡量学校实力的一个指标,就像内地有些非211、985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甚至超过了211高校,“就业口碑”成为了更为重要的考量因素。而港科在这方面的表现尤其好,甚至反超了港大!
就在前几天,香港招聘网站CTgoodjobs 公布了港校最新《2024年毕业生薪酬及就业调查》报告。这个报告分别对毕业生和雇主进行了数据调研,以反映应聘者和招聘者对就业市场的真实反馈。
而港科也在这个报告上打了漂亮的翻身仗,成功反超港大,成为“就业竞争力”第一的港校,港科大毕业生起薪预估达到了 1.93w 港币/月(约 1.7w rmb/月)。
此外,新专业第二年是在上海实习。我们都知道现在求职难,因此“实习”就变得更重要,一整年的上海名企实习机会,这一点也给港科新专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力。
4、缺点:五十万确实太贵
说了这么多优点,新专业自然也有缺点:贵。
毕竟那可是50w,很多同学选择香港就是奔着“性价比”来的。对比港科“人工智能”专业,新专业“人工智能与创业”多出一年实习,学费也贵出了14w。
14万买一年实习,真的值吗?
值不值,相信各位同学心中也自有衡量。14w对于不在乎的同学来说,是能放弃的留位费;对于在乎的同学来说,几乎赶得上一年的学费。
以先前入读港大同学的经验来谈,有很多同学为了多刷点实习,会选择向学校缴纳“14w”的延毕罚款,以此延毕半年来刷实习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这么看来,港科新专业多出的14万港币换来的是一年的实习经历,而港大则需要缴纳14万港币的延毕罚款来换取半年的实习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港科的性价比似乎更高一些。
三、港科今年好录吗?
聊到这里,不知道各位同学对新专业有没有心动。这两年港科的排名惊心动魄,但口碑在港三之中一直都稳得住,录取门槛也有目共睹。
下面就跟铸藤一起来看看港科今年的录取战况、录取难度如何?究竟什么样的同学适合申请港科新专业?
1、港科25fall整体录取难度
“都喊港科排名跌麻了,今年申请反而更难了?”
截止12月23日,铸藤统计已经斩获港科offer的同学中,占比最大的依旧是985/211的同学,约占90%。相较于24fall的录取情况,25fall目前港科录取的同学之中,985背景的同学有小幅度下滑,但整体还是较为稳定的。
然而,对于录取学生的均分,显然今年的港科把握的更加严格了。以往85+均分和80-85均分比例还能称得上55开,今年的港科显然把均分门槛放的更高了。
整体来说,今年的港科录取难度相较于24fall,其实是有一定幅度的提升的。而反观今年抢人大战打的火热的港大、港中文,其实录取难度相较于往年都是有下降趋势的。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难道说今年这场招生抢人大战,其实一声不吭的港科才是最终赢家?
2、人工智能录取难度
聊完港科整体录取情况,我们回归到大家可能比较关心的“人工智能”专业。
目前人工智能很火,火到不用铸藤说,大家也知道这个是一个风口专业,然而风口专业,录取难度如何?
这边我们就拉出港三之中的人工智能专业比一比。
首先,依旧是本篇文章的主角港科。在25fall录取之中,比如以下3枚港科人工智能新专业的offer:
案例1:985人工智能专业 GPA88.74,雅思7.0
案例2:211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GPA88.14,雅思6.5,GRE323
案例3:98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GPA3.69,雅思7.0
从以上录取我们不难窥见“人工智能”这片高地,各位985/211高材生厮杀的激烈程度,根本不存在新专业能捡漏的情况,录取门槛基本来到了GPA88+。
而2月份预计开放申请的“人工智能与创业”已经明确限制了申请同学需要有计算机背景,跨专业者则需要有两年工作经验。沾上“人工智能”的新专业一定会卷,但专业壁垒、高额学费等诸多筛选方式,也排除了一部分人(剩下的都是精英)。
其次,就是港中文和港大的人工智能专业。
港中文、港大的人工智能录取情况也是100%985/211含量,但相较于港科的均分,在港中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录取案例之中,最低均分为82;港大人工智能理学最低录取均分为85。
四、晚申还有机会吗?
看了上面的录取分析,不知道会不会有同学心一凉。门槛这么高,那晚申还有机会吗?刚考完研想转留学还来得及吗?
别急,别急。正如上文所说,目前offer发放进度约在50%左右,还有一大批offer雨在等着各位同学们。
更何况,港科在这个时间节点开设“人工智能与创业”,这么一个跟今年另外一个新专业高度重合的专业,本质也是为了捞一捞考研转留学和晚申的同学。
*24fall各月递交的“港三新二”热门理工类项目申请成功率分布
虽然晚申确实会对申请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24fall申请电气电子、计算机、数据科学以及数学统计类项目的数据来看,除了数学统计类项目因申请过晚而导致成功率大幅下降外,其他专业即使申请者延迟到次年的2月或3月提交申请,其成功率也并未出现显著的下降。
总结
12月,港大、港中文、港科都在相继开设新专业。这个时间点开专业意图也很明显,就是为了捞捞一大批考研转留学、晚申同学。因此,机会还有一大把,心动不如行动,有意向的同学要尽快行动起来了!